物聯網的本質是:首先,通過RFID、無線傳感器以及衛星定位等自動識別和感知技術獲取物品基礎資源(名稱、地址等)信息和物品相關屬性信息;其次,借助各種通訊技術將物品相關信息集成到信息網絡中,通過基礎資源服務(類似互聯網中解析、尋址、發現等),實現海量物品相關信息的智能索引和整合;最后,利用云計算、模糊識別、數據挖掘以及語義分析等智能計算技術,對海量物品相關信息進行分析處理,最終實現對物理世界智能化的決策和控制?! ?
因此,隨著海量復雜的物品涌入網絡,給物聯網應用的設計和運維帶來巨大的挑戰。其中,基礎資源服務作為所有物聯網應用服務的構建基礎,一套行之有效的基礎資源服務體系將成為未來物聯網成敗的重要一環。
IP地址和域名作為互聯網基礎資源,用于標識和定位互聯網中聯網設備,而與之相關的解析、管理及信息檢索等服務,已成為互聯網重要基礎設施,為互聯網各種應用提供支撐。與互聯網類似,物聯網也需要物品名稱和聯網地址作為物聯網基礎資源,以實現物聯網中聯網物品的標識和定位。隨著物聯網中海量聯網物品的不斷流通,與其相關的信息也將在全球隨機分布,因此物聯網更加需要基礎資源解析、管理及信息檢索等服務,用于滿足物聯網各種應用對于物聯網基礎資源相關信息數據的需求。
CNNIC的物聯網研究集中于圖1所示的物聯網基礎資源層,主要研究物聯網標識管理關鍵技術,包括異構標識編碼、解析和發現搜索等技術。
物聯網產業的核心技術
物聯網簡稱IOT(Internet of Things),是指物品可以通過射頻識別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鏈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這一概念早在1999年就已經提出,當時的典型應用就是——下班前給家里的空調發信息,空調即開始工作,回到家室溫正合適。
在歷經10余年之后,物聯網的概念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成為時下熱門概念,并且據有關部門預測,未來物聯網可能會成為下一個萬億級的通信業務,但目前物聯網核心技術仍有待突破且物聯網的全面普及將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而在行業應用過程中,取得規模及成本優勢也是物聯網無法回避的因素。
物聯網
但物聯網的概念再熱,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需要的是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從物聯網的定義及各類技術所起的作用來看,物聯網的關鍵核心技術應該是無線傳感器網絡(WSN)技術,主要原因是:WSN技術貫穿物聯網的全部三個層次,是其它層面技術的整合應用,對物聯網的發展有提綱挈領的作用。WSN技術的發展,能為其它層面的技術提供更明確的方向。
核心技術之感知層:傳感器技術、射頻識別技術、二維碼技術、微機電系統和GPS技術
1.傳感器技術
傳感技術同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一起被稱為信息技術的三大技術。從仿生學觀點,如果把計算機看成處理和識別信息的“大腦”,把通信系統看成傳遞信息的“神經系統”的話,那么傳感器就是“感覺器官”。微型無線傳感技術以及以此組件的傳感網是物聯網感知層的重要技術手段。
2.射頻識別(RFID)技術
射頻識別(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簡稱RFID)是通過無線電信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的無線通訊技術。在國內,RFID已經在身份證、電子收費系統和物流管理等領域有了廣泛應用。
RFID技術市場應用成熟,標簽成本低廉,但RFID一般不具備數據采集功能,多用來進行物品的甄別和屬性的存儲,且在金屬和液體環境下應用受限,RFID技術屬于物聯網的信息采集層技術。
3.微機電系統(MEMS)
微機電系統是指利用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工藝,經過微米級加工,得到的集微型傳感器、執行器以及信號處理和控制電路、接口電路、通信和電源于一體的微型機電系統。MEMS技術屬于物聯網的信息采集層技術。
4.GPS技術
GPS技術又稱為全球定位系統,是具有海、陸、空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與定位能力的新一代衛星導航與定位系統。GPS作為移動感知技術,是物聯網延伸到移動物體采集移動物體信息的重要技術,更是物流智能化、智能交通的重要技術。
核心技術之信息匯聚層:傳感網自組網技術、局域網技術及廣域網技術
1.無線傳感器網絡(WSN)技術
無線傳感器網絡(WirelessSensorNetwork,簡稱WSN)的基本功能是將一系列空間分散的傳感器單元通過自組織的無線網絡進行連接,從而將各自采集的數據通過無線網絡進行傳輸匯總,以實現對空間分散范圍內的物理或環境狀況的協作監控,并根據這些信息進行相應的分析和處理。
WSN技術貫穿物聯網的三個層面,是結合了計算、通信、傳感器三項技術的一門新興技術,具有較大范圍、低成本、高密度、靈活布設、實時采集、全天候工作的優勢,且對物聯網其他產業具有顯著帶動作用。
2.Wi-Fi
Wi-Fi(WirelessFidelity,無線保真技術)是一種基于接入點(AccessPoint)的無線網絡結構,目前已有一定規模的布設,在部分應用中與傳感器相結合。